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海水淡化企业 原膜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膜工业协会亚太和环印度洋海水淡化国际论坛举办成功
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处 / 时间:2016-10-20 10:48:53

  2016年10月14日,由中国膜工业协会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脱盐协会(APDA)、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6年亚太和环印度洋地区海水淡化国际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中国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梁凤奎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先生,国际脱盐协会(IDA)理事长埃米利奥·加布里艾利(Emilio Gabbrielli)、环印联盟区域技术转移协调中心主任默罕默德·默纳里加德(Mahmoud Molanejad)、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杨尚宝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先生、APDA理事长栗原优先生、APDA秘书长尤金德先生,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守荣先生,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李琳梅女士、总工程师阮国岭先生、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王志教授等领导及国内外海水淡化领域专家学者作为嘉宾出席了大会,并在前排就座。来自泰国、阿曼、伊朗、斯里兰卡、索马里、马达加斯加、日本等国的近20位国际知名的海水淡化专家到会。包括中国膜工业协会会员单位代表在内的海水淡化行业人士逾300人参加了会议。科技部支持的“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海水利用技术培训班”学员列席了会议。


膜工业协会亚太和环印度洋海水淡化国际论坛举办成功


  大会开幕式由APDA副理事长李琳梅女士主持。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工信部、科技部的领导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述国家为发展海水淡化事业出台的大政方针和相关举措。IDA埃米利奥·加布里艾利理事长、默罕默德·默纳里加德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


膜工业协会亚太和环印度洋海水淡化国际论坛举办成功


  中国膜工业协会李守荣秘书长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向与会各方表示欢迎及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亚太和环印度洋地区是淡水资源全球最为紧缺的区域之一,是海水淡化产业最重要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中国将向该区域各国传递海水淡化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与应用成果,加强国际间的海水淡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成果的产业化。
  大会期间,埃米利奥·加布里艾利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锐平研究员、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德利奥里教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杨尚宝博士、APDA理事长栗原优、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阮国岭总工、天津大学王志教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明轩博士、首钢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张岩岗主任、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申屠勋玉总监、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邢锴博士和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王其远等分别为大会作了主旨演讲或专题报告。报告会上下阶段分别由高从堦院士和天津大学王世昌教授主持。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已发展到产业发展阶段。
  对此,杨尚宝博士表示,中国膜法水处理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微滤、超滤、反渗透等在海水淡化、城市与工业给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领域广泛应用。他认为,我国海水淡化必将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希望政府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和出台反映资源稀缺性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统一的水价管理体系;将海水淡化水作为水资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系统。二是创新驱动,有效开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开发,加快海水淡化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步伐。三是通过完善政策、建立标准和规范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试点示范、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整合等方式提升产业水平。
  阮国岭总工介绍,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个,产水规模93万吨/天。截至2014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99个,产水规模约60万吨/日。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11个,产水规模32万吨/日。
  刘锐平研究员介绍,我国已经掌握了部分膜材料制备核心技术,低端膜材料已实现国产,但高附加值的反渗透膜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他介绍,对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微滤(MF)/超滤(UF)/膜生物反应器(MBR)膜,中外企业市场份额平分秋色——中国在该项技术的掌握和创新与国际持平。而反渗透(RO)膜生产方面,国外企业处于垄断地位。陶氏、海德能、东丽、GE、熊津等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85%以上的份额。他表示,中国膜法水处理产业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中国相关企业在全球膜产业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处于产业链中游,有待加强。
  刘锐平认为,到2020年,海淡厂供水规模将超过300万吨/天,投资将近500亿元。例如,仅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2019年供水规模有望达到100万吨/天,远期将达到280万吨/天。
  天津大学是我国首批反渗透海水淡化“会战”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其通过在膜制备过程中引入海因类、胺类和两性离子等单体或聚合物,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高能量、高耐氯和高抗污染的新型反渗透膜,来解决反渗透膜容易被氯化和生物污染的问题。
  王志教授表示,海水淡化与长距离调水都是解决缺水问题的可行方案。然而海水淡化是“资源增量技术”,在淡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有特殊意义。国际专家注意到,调水达到一定距离,调水能耗能就会与淡化耗能相当,因此两者成本比较应该考虑综合因素。
  王志教授说:“与其他工业相比,海水淡化产业是对环境冲击最轻的一类工业,而且还可直接或间接的治理水源、保持环境。人们所担忧的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浓度其实还不到标准海水的一倍。目前世界大多数海水淡化装置是将该盐水通过管道引入远离岸边的流动水域,用扩散法或稀释法进行排放,事实表明这对海洋环境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冲击。对于一些半封闭海域(海湾),这会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目前已取得了一些解决办法。”
  王志教授以天津举例表明,该地已有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成功用于盐田晒盐。他表示,全面综合大面积地应用浓盐水晒盐还尚需要时日。无论稀释排放抑或综合利用,海洋环境问题都需与海洋专家和环境专家深入研究与沟通。
  专家学者们的演讲博得了在场的全体与会者的高度赞赏,会场反响强烈。
  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渐枯竭,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从人类的终极生存目标着眼,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危机的最后防线和救赎。正因如此,本次会议受到的关注程度出乎主办方意料,被认为是近一时期最为成功的一次国际交流。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阳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普滤得净化股份有限公司、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