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中国目前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面临着“三座大山”待跨越
中国新闻网 李晓喻 / 时间:2012-07-19 13:24:49
  据中新网北京2012年7月19日讯 中国加快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步子。中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最近十多年来开始迈向产业化阶段。目前该产业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浙江等地,形成了北疆发电厂、大港发电厂、国华沧电等一批生产中心。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以每年将近70%的速度增长,已建和即将建成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每日60到70万吨,其中天津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有研究者指出,成本高、核心技术力量缺乏、产业模式不清晰,是阻碍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三座大山”。
  长期以来,中国在研发水平、开发制造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不小的距离,核心技术被法国、以色列等国掌握。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世昌指出,中国的装备能力和手段只相当于技术先进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而设备国产化、技术和规模是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
  依托产学研机制和国内一批专家学者的支持,目前,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了一批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项目和装置。
  目前国内淡化水成本大多已降至每吨5块钱左右,低于南水北调入户6.6元的成本。而根据国际脱盐协会2009年的调查数据,世界若干典型海水淡化厂的成本约为每吨0.6美元(约合3.82元人民币)。
  业内专家认为,5块钱的成本已经接近某些城市供水价格或工业使用可接受价格。“现在固然有降低成本问题,同时也有认识和理解的问题。”海水淡化的成本不能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成本相提并论,因为淡化水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用途,和生活用水品质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此外,在使海水淡化商业化、市场化方面,中国也在努力探索。关联产业合作就是解决方案之一。一方面可实行水电联产,即通过发电增收来补贴海水淡化,缓解成本压力;还可以把海水淡化产业与石化产业对接,利用淡化后产生的浓海水制盐或生产氯化镁等化工产品。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天津得到应用。
  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海水淡化产业的支持,除投资建设输送管道之外,还负责淡化水的采购,并将其提供给用户。“现在我们是企业制水,政府包销。”国华沧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水处处长杨尚宝近日表示,中国“海水淡化的春天已经到来。”到2015年,中国海水淡化水产能将达到每天220至260万吨,海岛地区海水淡化水利用比例提高50%,战略水资源比重提高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