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保护修复国宝级古石碑“脱盐处理”需要合适的纯净水
《山西晚报》记者 刘斌 / 时间:2012-08-03 08:25:15
  据人民网2012年8月3日讯 2012年7月下旬的一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彦琪老师蹲在一块残碑边,小心翼翼地将一团白色浆状物均匀拍打在黑石块上,手掌落下,水汽腾起在石块上,这样的拍打要进行多次,直到白色浆状物粘在石块上,这白色浆状物是种“特殊的药品”。他要“医治”的正是眼前这块黑石块――国家一级文物。
  石碑是一块不规则的残碑。碑面仅存着45个隶体字,此碑的撰文、镌刻者姓名均不可知。所幸立碑年代尚在,为“建宁元年九月辛酉”。建宁是东汉灵帝的年号,其元年是公元168年,距今已有1840多年的历史。这是山西现存最早的一块文字碑,碑文书体为真正的汉隶。而它身后不远处,就是另一处国家一级文物,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的“霍扬碑”,距今1508年,碑文书体为真正的“北魏体”。这些石碑是我国文字碑创始时期的遗物,是古碑中的瑰宝。
  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的修复思路分四步:首先是“消毒”,清除文物表面污渍,并采取脱盐、清洗等方法;其次是“打针”,对石刻起翘、裂隙、空鼓和即将脱落的部位进行渗透加固;再次是“修补”,对残缺的碑刻实施黏结、封固;最后是“护理”,改善其存放的场所,防止风化、延长文物寿命。
  “脱盐处理”是保护修复中的关键环节,对这批古碑刻的脱盐,采用的是传统的“纸浆脱盐法”,这是最简单又没有什么副作用的清洗方式。用纸浆均匀敷涂在石刻上,可以除去石刻内部可溶性盐。这样就可以避免可溶性盐在潮湿的空气中随着温度、湿度变化反复发生反应,结晶析出表面,造成体积膨胀而损失岩面。
  但这最常规、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却难住了修复团队。胡钢老师说,他们来到临猗后,竟然找不到用于清洗和脱盐处理用的纯净水。“纸浆脱盐”需要含盐量低的纯净水,但他们测试了当地的自来水,盐含量高,又在当地一家一家找纯净水厂家,也没找到合适的水。
  “可能是这里地表水本身含盐量就高,所以净化过的纯净水含盐量仍然高过标准。大家没想到,这么简单一个环节就把大家难住了。”无奈中,修复团队扩大了搜索范围,他们随身带上了测量仪器,找来一辆车,在临近乡镇中一家一家寻找纯净水生产企业,“进去不说买,先拿仪器测。(纯净水生产)厂家都被我们弄蒙了。”
  整整找了一天,他们终于在县城外的一家纯净水企业找到了适合的纯净水,为了保障水源稳定,修复团队一下干脆买了200桶,本来就不大的临猗县博物馆院内,一下子到处堆满了纯净水桶。
  专业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用手搅和纸浆,将纸浆打碎,再用纱布将打好的纸浆捞出,将纸浆中的含水滤到合适的情况后放到另一个桶中。接下来拿着处理好的纸浆均匀拍打,黏贴在石碑表面。整个石碑一点一点铺上了白纸浆,最终像被裹进“襁褓”的“婴儿”。
  给石碑穿上纸浆“襁褓”后,最怕的就是下雨。他们只好自己动手将买来的塑料布按照石碑的规格,量体裁衣做成“雨衣”。这些纸浆三天后将被分片取下,然后编号,一个个进行检测,用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的修复方向。
  一块古石碑常常要这样反复脱盐三次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