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民众近期“水质焦虑”正催生自来水终端净水设备商机
《经济导报》记者 牟德鸿 / 时间:2013-02-22 07:38:33
  据大众网2013年2月22日讯 对于春节期间网曝所谓“工业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的传闻,山东省环保厅已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格排查。
  记者采访发现,此事件已产生一定的“蝴蝶效应”,民众对饮用水质的焦虑正酝酿出一些别样的商机,水处理市场相关企业也已经闻风而动。
  潜在客户变成新客户
  “这几天主动给我们打电话的客户明显增加了不少,其中大部分是近两年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目标客户。”济南安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秋华日前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济南数以百计的净水设备企业中,这家主要从事微电解还原水直饮机开发、污水处理填料研发等业务的小型企业,过去两年的经营一直不瘟不火。“主要是消费者对家用净水设备的了解还停留在奢侈品的层次上,认为它可有可无 。”陈秋华分析说。
  但这一次,与以往有些不同。
  “初七一上班,电话就响个不停,许多人一张口就说‘过来给我们装一台机器吧’。”陈秋华喜不自禁地说。春节前,这家公司通过调研选取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目标客户,免费或以优惠价格为其安装了家用净水器。他们的盘算是,借助假期里亲朋好友走亲戚交流沟通的时机,让这些“意见领袖”进行口碑传播,以扩大产品知名度。
  “现在看,基本上奏效了。这几天,安装人员天天在外面跑,公司接到电话随时通知他们去上门服务。”陈秋华比较满意自己的策划,“当然,春节期间发生的那个‘事件’估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所说的那个“事件”,显然指的是网曝所谓“工业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的传闻。
  记者近日在银座家居、红星美凯龙等家居商城采访也发现,出售净水设备的柜台前顾客明显比往日要多一些。红星美凯龙一家净水设备专柜的王姓营业员告诉记者,老板春节后一上班就召集开会,说近期可能生意会不错,他要求营业员们“眼睛瞪大一些”。从近几天的情况来看,销售情况真的如老板预计的那样火爆,一款价格1000元左右的净水器,一天就卖出了近10台。
  相对于家用型终端净水设备企业的快速反应 ,大型净水设备企业则要稍稍迟缓一些。济南百源净水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张鹏告诉记者,公司总经理因家中临时有事,可能要等到正月十五之后上班,所以新年度的市场预测分析会还没有开。但在公司的销售经理这一层面,经过与各地经销商的沟通,大家普遍预计净水设备需求有可能会扩大,今年市场形势应该比较乐观。
  据张鹏介绍,像他们这样的净水设备企业,在济南少说也有几十家。因产品雷同,市场空间相对有限,最近几年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他预测,“传闻事件”的影响可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递到生产企业,但他们已经开始为可能放大的市场需求做准备了。“希望今年的市场竞争不会再像前几年那么残酷,前些年市场做得太累 了。”张鹏说。
  全产业链都想分杯羹
  “我们公司已经开了好几次会,议题就是如何拓展工业污水处理业务。我们认为这是一次不错的商机。”济南锦隆邦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志颇有几分兴奋地说。据了解,这家公司在过去的10年里一直从事电力、石油化工、金属冶炼、造纸、食品饮料、电子、纺织印染等行业的纯水制备生产,但从未涉足废水处理领域。“其实拓展业务范围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事情,这次‘传闻事件’发生后,政府采取行动的决心、速度和力度让我们更加看好环保产业的前景,更加坚定了拓展污水处理业务的决心。”王仁志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所积累的客户在对净水有需求的同时,往往也需要进行污水处理。
  不需要再开发新客户,在原有客户群里拓展业务,在王仁志看来是一件边际成本很低的划算生意。他说,除了重化工产业的污水,像他们这样以往以纯水制备为主要业务的水处理企业,进行生活污水和金属废液处理颇为得心应手。
  山东省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宝林接受记者采访时,避开了对“传闻事件”影响的分析,而是肯定了政府重手治理污水排放乱象的行动对环保产业的推手作用。他认为,政府重拳治污势必对不法企业产生强大的震慑效应,致使一些不法企业不得不花大价钱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引进、升级,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建设、改造,这对水处理为主的环保产业肯定会有促进作用。像锦隆邦特这样的企业,适时进行产品和业务结构调整,令人欣慰。
  一次“传闻事件”,如同在整个水处理行业中投入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在产业链上激起阵阵涟漪,整个过程耐人寻味。
  国内知名品牌营销专家、富美科技副总经理李方毅认为,“传闻事件”对于水处理产业而言不啻为一次“事件营销”的绝佳由头。民众对自来水水质的焦虑日益强烈起 来,对饮用水质量的关注可能会蔓延到包括洗菜、做饭、洗澡等在内的家庭所有用水。这对于净水设备企业和水处理产业的相关利益主体而言,无疑似一针药效奇佳的兴奋剂,而且,权威调查结果公布得越迟,药效会越持久。
  李方毅表示,虽然不能指望“传闻事件”一劳永逸地解决企业生存问题,但聪明一些的企业,在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商机面前,不应该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