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上海攀业氢能源电池购买杜邦的溶液已自主加工离子膜
新浪环保 / 时间:2010-09-06 11:17:43
  据新浪网2010年9月3日讯 这几年,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公司在氢能源的开发以及市场开拓上,可以说是国内唯一商业化运作成功的开发商。在2006年1月份成立之初,攀业公司就在努力研制一个真正商业化的燃料电池产品,以及探索可行的一个商业模式。在新经济中国2010年度论坛上,攀业公司施涛介绍了他们企业的特点。
  攀业公司为什么跟别家不一样,其实很大程度就是技术,以风冷、单流道、自增湿的新技术,氢能电池技术包括攀业在内是不超过五家。包括领先的加拿大的公司,是原来奔驰和福特控股的公司,他们被认为是未来几年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能量的转化效率从传统的45%到50%的水平,攀业公司提高到50%到52%这个水平。另外,攀业公司还自主生产了核心材料催化剂和膜电极,可以降低20%以上的成本。
  说到燃料电池,肯定要涉及它对环境的利好性。燃料电池本身摆脱了卡托循环的对能量的限制,所以在能量的利用效率,理论上最高可以达到80%以上,实际上为了在功率和效率取得平衡,攀业公司一般性功率设定在50%左右,是传统内燃机效率的两倍以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施涛与记者有如下的一段对话:
  记者:您作为一个燃料离子膜电池的生产商,质子交换膜的生产商,您工厂生产,自己生产阳极吗?离子膜也是您自己生产吗?
  施涛:燃料电池有的生产阳极,有的生产阴极,攀业的话,他将两个极是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而你说的离子膜,我们自己生产。我们是买杜邦的溶液,我们来成膜,这个技术的话,应该国内掌握的是我们自己。
  记者:好的,这个电池的最基本的里面的元件,电极还有膜都是您自己来生产,然后您也生产单电池,同时也生产电池组对吗?
  施涛:对。
  记者:这样的话我就有一个问题,您现在从2009年到现在一共投了600万,我从这个数字上判断您恐怕还没有形成工业化的生产规模,可以这样认为吗?
  施涛:是的,这是现在在做的事情。
  记者:如果再往下走,如果您企业要形成工业化的生产规模,我个人的看法是,您刚才提到的所有这些内容,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生产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方面工业化的问题您是怎么考虑得,我不是说您一定解决不了这个困难,您怎么样采取措施克服这个困难。
  施涛:这个困难可能比设计出一个高新的燃料电池更加具有挑战性。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阶段,转折的阶段。我们从战略上讲,我们未来有可能像这个组装,机械加工直接外包,随着我们标准化投外包这一块,因为这里面,设计核心技术会比较少,占的容量越来越小。从现在角度上讲,我们也在跟一些比较有实力的,他们是专门做组装的公司在合作,因为大家刚才可以看到,我们的燃料电池,看一下,大家看到这个电池,和这上面的电池这都是机加工的,机加工他其实不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我们现在就是在做开发模具,这些工作不是我们单独完成的,我们现在在找有一些合作伙伴一起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内控也在加强,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做6S管理,我们公司内部现在也在用软件,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能是需要一些时间,对所有,包括我都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记者:我第二方面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建议,就是您提到燃料电池的发展,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成熟,现在实事求是地讲,这个产业链并不成熟,不管从供氢,还是从加氢,储氢这方面,您的燃料电池是其中的环节,大规模推广的话整个连必须建立起来。您作为生产商我有一个看法,可能还要考虑到燃料电池,不管怎么样,它肯定有一个寿命,三千小时,五千小时也好,最后总是要失效的,这个电池的回收问题。因为目前情况用的电极材料,恐怕大家多半离不开贵金属,这个材料的回收以及相关的,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您考虑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可能对以后电池的回收这个问题也要加以解决。
  施涛:对。这是很好的建议,因为我们考虑到,里面涉及到贵金属,以及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所以这里面涉及到我们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在未来生产肯定会涉及到一个循环利用的问题。
  记者:据我的了解,杜邦那个膜也是在电池里面垄断性的,很长的时间。你现在讲说,你的那个溶液还是要从杜邦进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是还是对它有一定的依赖性?
  施涛:是。因为经常可以听到,谁谁做了一个原材料膜,已经超过了杜邦,实际上他的工业化角度上还是有点不如的。我们现在,杜邦模式有几个考虑,第一考虑,我说杜邦溶液,溶液它的成本是膜的成本三分之一,这个成本价钱就占了很大空间。另外因为国内也有做这种溶液的生产厂商,然后我相信他做溶液的能力比他成膜的水平更高一点。所以我们也不排除,其实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工作,采取国内的树脂来做这方面技术。
  记者:另外我可以问一下你的电池单价吗?因为好像看你的销售额还是很小。
  施涛:我们现在的单价,一般是维持在每千瓦大概在两万五到三万之间。
  记者:所以工业化之后会到一万。
  施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