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北京房山区各村镇采用地埋式无动力装置治理生活污水
《中国环境报》记者 姜伟超 谌丽斌 / 时间:2011-01-04 14:19:09
  据中国环境网2011年1月4日讯 北京市在全市城乡水务一体化的背景下,继推行城市污水治理后,村镇污水治理显得愈发重要。全市各区县纷纷采取措施,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近日房山区在污水量小的村镇中应用了村镇地埋式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介绍,房山区从2006年开始引入村镇地埋式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项目,近5年来共计实施项目16处。这种装置全部埋在地下,不占地表面积,无需动力,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装置采用太阳能发电曝气系统,处理罐中的微生物曝气,促使微生物充分繁殖,降解厌氧段未能分解的有机物,并有效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磷、氮元素,处理后水质可达北京市DB11/307-200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这项装置杜绝了常规无动力厌氧工艺冬季出水不达标的现象,是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设备。
  位于大石河源头的堂上村是一处民俗旅游村,每年吸引着各方游客来参观。堂上村为了解决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问题,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5立方米的小型污水处理站。而污水处理站附近,另外一座已建好的小型污水处理站也投入使用。尽管已是冬季,但二级处理池表层土壤上面生长的芦苇尤绿。污水处理站通过生物厌氧、耗氧技术,以及地面上矗立的太阳能板供电曝气,最终达到治污目的。处理站外沿的出水口,处理过的清澈细流潺潺流到排水沟。然而在污水处理站使用之前,产生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这条排水沟的。
  在三座庵村,建于2007年的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据说是最早投入使用的一批。同样采用村镇地埋式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日处理能力为5立方米,可供附近几十户居民使用。
  在龙门台的一处污水处理站施工现场,基槽刚刚挖好。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污水处理站建成后主要处理周围数千人的生活污水,而这些居民主要是来自新农村建设中搬迁的移民。处理站的日处理能力为10立方米,投入为20万元。
  房山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村镇地埋式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特别适合农村生活污水水量不稳定的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峰谷相差较大,一般的人工湿地由于没有分子筛的强吸附特性,湿地植物对水中的营养源还没吸收可能就已经排出,通过分子筛的强吸附特性对水中的营养源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瞬间吸收,增强了污水处理的稳定性。二是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简便。生物吸附分子筛滤池不采用大量人工构筑物和机电设备,无需曝气、投加药剂和回流污泥,也没有剩余污泥产生,因而可大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此外,生物吸附分子筛滤池基本上不需要机电设备,维护上只是清理渠道及管理作物,一般人员即可承担,只需个别非专业人员定期检查。三是脱氮除磷效果好、病源微生物去除率高。生物吸附分子筛滤池是低投入、高效率的脱氮除磷工艺,无需专门消毒便可对病源微生物大幅去除,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入湖泊、水库或河流中,亦可用作冲厕、洗车、灌溉、绿化用水及工业回用等。四是可与水景观建设有机结合。生物吸附分子筛滤池可作为滨水景观的一部分,沿着河流和湖泊的堤岸建设,可大可小,就地利用,部分湿生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此外,其他不同的村镇污水处理技术也在房山区得到了应用与实践。在快到达果各庄村污水处理站时,可以看到附近道路旁边四溢的污水。据介绍,这里有3片养猪场,养殖规模可达上万头,养猪场排出的污水成了难题。由于这些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目前只能任其肆意流淌,并最终流入刺猬河。即将建成的处理规模达120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站可解决这一问题。这座污水处理站采用“沉砂池+调节池+厌氧滤池+两级SBR”处理工艺,根据养猪废水杂质多、有机物含量高等特点,沉砂池可以有效去除固体颗粒物及杂质,经调节池提升至厌氧池以降解去除复杂的有机物,污水再经两级SBR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及氨氮,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据介绍,出水将达到北京市DB11/307-200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据了解,在新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房山区从2005年至2010年先后在20个乡镇、87个行政村组织新农村治污建设,铺设污水管网157万米,建设污水处理站101座(含采用村镇地埋式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项目16处),合计污水处理量6200立方米/日,完成了11.7万人的污水收集及处理工作,采用多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净化效果好的处理技术,包括MBR工艺、复合湿地工艺、无动力生物膜反应器工艺等,使出水达到再生水回用标准,可以回用或直排河道,实现污水零排放与污水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