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北京洁绿科技承担多项垃圾渗滤液处理国家级科研项目
《中国建设报》记者 王庆 孙亮 / 时间:2012-03-06 10:49:58
  据中国建设报网2012年3月2日讯 垃圾渗滤液是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堆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受雨雪水的淋洗及地表水地下水的长期浸泡而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复杂、污染大、难处理。近年来,随着垃圾量的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近日,本报就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洁绿)董事长赵凤秋。
  记 者:请您谈一谈我国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研究情况如何?
  赵凤秋:国内外垃圾成分差别大,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尤其经济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填埋场渗滤液成分简单,处理难度相对较小。目前,我国渗滤液处理一般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反渗透工艺,厌氧工艺主要用于消减高浓度有机物,保证CODcr减排效果,膜生物反应器主要是保证在渗滤液复杂的水质条件下高氨氮的减排效果,纳滤和反渗透主要是针对难生化降解物质、盐分等的去除,保证最终达标排放。
  我国对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第一批大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启用,建场同时配套建设以生物方法为主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均不能够对垃圾渗滤液做很好的处理,达不到1997年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要求,并且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发展和使用的技术瓶颈。如果垃圾卫生填埋场导排出的渗滤液得不到有效处理,实际上大量投入采取的防渗和渗滤液导排措施就失去意义,因此,科技部863立项、北京市政管委、海淀科委等相关部门均投入专项研发资金,进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开发。
  记 者:与普通生活污水处理相比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的难点是什么?
  赵凤秋: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都是污水,污染物成分都有有机污染、氨氮等。普通生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CODcr的污染浓度一般在200~400mg/L,氨氮浓度一般不超过50mg/L,含盐量和生活饮用水相差不大,电导率一般不超过2000μm/cm。相比之下,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难点在于有机污染物CODcr浓度、氨氮浓度和含盐量都要高得多;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排放指标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指标相差不大。为保证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其处理工艺及设备要比一般生活污水复杂得多。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渗滤液处理一般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反渗透工艺,二者虽然都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但设计参数、设备配套等大不相同。
  记 者:作为目前国内最早进行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专业公司,北京洁绿的技术优势有哪些?这些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赵凤秋:北京洁绿真正把垃圾渗滤液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和系列服务当事业来做,随着技术设备研发的不断投入及突破,目前对我们而言,心中越来越踏实了,“行业领袖、民族品牌”是我们一贯的目标和方向。北京洁绿技术优势在于它的适应性强,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小,适合全国范围内各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能耗低,处理费用低,洁绿技术在开发之初,就考虑到节能降耗,能耗是国外引进产品的30~50%,相应的我们这套技术的处理费用就低得多;技术开发配套能力强,有针对项目个案中难点各个突破的技术实力,经过多年的磨炼,洁绿公司为自己打造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
  北京洁绿承担着多项国家及北京市立项的关于垃圾渗滤液的科研项目,2011年底,由北京市发改委批复的北京市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工程实验室在北京洁绿公司正式挂牌。利用公司技术,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的渗滤液处理项目40余座,每年减排CODcr达6万~8万吨,氨氮减排达6000~7000吨,正在为各地方环境改善发挥着巨大作用。
  记 者:目前,国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相关部门针对环保出台了许多政策,这对北京洁绿公司来说,带来了怎样的市场机遇?
  赵凤秋:一系列的环保政策的出台,对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北京洁绿作为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环保工程及服务公司,明显感觉到发展环境的利好,全体洁绿人愿为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及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尽微薄之力。“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减排任务很重,减排压力很大,北京洁绿公司可以与各地同行一起,以垃圾渗滤液处理和CODcr、氨氮减排为切入点,为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服务。
  目前和近几年内的垃圾渗滤液项目大部分将是升级改造项目,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成熟技术少。面对市场机遇,洁绿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洁绿正在技术努力的方向是渗滤液处理技术细节的升级;自动化检测手段的提高;设备装备化、成套化及标准化;浓水处理技术成套化等。已经有浓水处理工程已经在运行,并且工艺、设备配套在不断优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