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陕西水务努力推广使用膜设备
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汤少林 呼凯悦 / 时间:2019-09-06 06:36:34

  据陕西水务集团微信公众平台2019年8月9日讯 水是生命之源。群众吃水更是天大的事,马虎不得。县城供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明确给陕西省水务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在84个县城发展受水制约的背景下,作出的一项战略选择。
  由一家企业重塑全省供水格局,陕西省委省政府是怎么考量的?
  替政府挑起千钧重担,陕西省水务集团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施?实施的效果又怎么样?
  现实抉择:用市场力量推动供水升级
  2013年,陕西县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2012年全国县均水平的75.8%,县域经济是陕西经济的短板。
  然而,补强短板,作为提供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的县城供水体系却不怎么给力——全省84个县城中有77个缺水,其中14个县城严重缺水,还有34个县城无备用水源。一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用水将陷入困境。
  2013年7月,陕西16个县城用水告急。
  2014年7月,商南县、山阳县县城水荒,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吃水都解决不了,发展就更受影响。陕西延长石油公司计划在富县投资216亿元建设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工程投入运行后,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将给当地每年增加3亿到5亿元的财政收入。这样一个对富县意义重大的项目却因供水问题屡被搁浅。
  “县城有两个水源地,理论上日可供水1万吨,但由于管网老旧、水压不稳等问题,每天只能供水3000吨,而县城实际需求为6000吨,缺口将近一半。延长石油项目的实施意味着每天还要多出2万人的用水,怎么解决?”说起当时的窘境,时任富县供水公司经理袁晓建如此说道。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钱从哪里来?县城供水规模小,盈利非常困难,社会资本介入没有积极性。县上没有钱,省里每年3亿元的资金平均下去等于‘撒胡椒面’,对解决超期服役的供水设施来说是杯水车薪。
  据《陕西省城镇供水2020年发展规划》,县城需资金100亿元,而当前中央和省财政每年投入县城供水资金3亿元,只占总需求的15%,投入严重不足。“撒胡椒面”的结果是给多少钱建多少工程,实际建设和规划相距甚远。
  正是在这种没钱办供水、发展受掣肘的背景下,陕西省作出了一个现实的选择:由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县政府合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方式,来完成县城供水的重任。
  2014年8月,陕西省政府专项会议明确:省发改委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省财政厅每年整合2亿元资金,用于县城水源开发、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注入水务集团,作为县城供水资本金。
  对于政企“联姻”发力供水市场的前景,一直把还贷能力作为放贷重要标准的金融机构很有信心。2014年10月10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中信银行西安分行、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签订县城供水金融合作协议,三家银行为集团提供180亿元融资贷款,用于县城供水水源、水厂和管网建设、信息化改造等。
  至此,一场全省性的县城供水大变局拉开大幕。
  富县模式: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2014年9月9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富县县政府签订供水合作协议。
  陕西水务集团在富县启动全省第一个县级供水市场化试点工作以来,投入资金3亿多元,对富县县城水源和供水企业进行统一整合和管理,通过扩建水厂、铺设管网、更新设备,新增日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运行一年后,新建第二水厂实现供水,解决了延长石油项目的水瓶颈,富县供水跨入“高铁时代”。
  “2015年以来,集团围绕中央‘两手发力’治水兴水思路,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扎实推进供水市场化工作。通过实践与推广,探索完善供水‘富县模式’,目前已完成近60个市县的供水市场化项目合作。‘三供一业’接收中省企业213家,新增用户15万,用水人口51万,每年新增供水量3600万立方米。”陕西省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瑜说,“我们已开工水源、净水厂、管网改造等项目121个,总投资40多亿元。已经新建、改扩建供水管网841公里,管网漏损率降低了5%。日供水能力超过90万吨,满足近50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
  “通过市场化运作,陕西水务集团盘活了国有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本为资金,加大了筹融资力度,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提升了全省县城供水的能力和水平,并在项目融资、投资建设、供水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促进了地方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多方利益共赢。”5月30日,陕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杨三省在陕西水务集团调研时说。
  “确保不因水问题制约地方生产生活和招商工作,这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也是我们作为公益性国企的责任和承诺。”王瑜说。
  洞河模式:开创陕西公益性项目建设新途径
  从汉阴县城出发,约20分钟左右,笔者来到汉江北岸月河一级支流洞河下游,陕西省首个PPP水源建设项目、陕西“双十双网”重点水利工程——洞河水库已经基本完工。
  陕西水务集团采用“土地增值变资金”的思路,以项目所在县配套地块抵押为担保,与兴业银行签约为项目筹措资金1亿元,争取落实中央专项基金0.5亿元。洞河水库的开工建设打破了陕西公益性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管理完全依赖政府的体制机制,探索了水源项目的市场化途径,开创了陕西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公益性水源项目融资、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径,开创了陕西水利项目市场化运作和水务建管一体化的新局面。
  “洞河水库建成后,能够解决汉阴、汉滨两县区六乡镇24万多亩农田灌溉和11万人饮水问题,提供月河工业走廊建设水源保障,推动安康循环发展、确保月河流域水资源安全。”2015年11月23日,时任安康市市长徐启方在下令洞河水库截流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看到洞河水库大坝一天天的“长高”,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感慨地说:“半个世纪的工程,先后开工四次、下马四次,这一次终于能顺利推进,感谢省水务集团圆了汉阴人民期盼60多年的‘洞河梦’,不容易。”
  “洞河水库总库容4627万立方,年供水量5000多万立方米,总投资3.48亿元。预计10月份通过项目验收后,水库就可以下闸蓄水,发挥效益。”陕西省水务集团汉阴县供水公司总经理刘守文满怀期待地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是洞河水库,商南县清油河水库、山阳县磨沟水库、洛川县李家河水库、韩城小迷川水库等一批因投资不足而搁置几十年的省重点水利工程得以动工建设,将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动力、水支撑、水保障。
  陕西省水务集团供水公司总经理韩宏说,截至目前,集团共实施水源建设项目25个,计划投资53亿元,建成和在建水库16个,总库容近5亿立方米。22个县实现了“双水源”供水。
  “我们计划‘十三五’修建30多座水库满足县城居民饮水。以后要保证每一个县城都有双水源,居民不断水,生活有保障。”王瑜的话掷地有声。
  城乡供水一体化:同网 同价 同质 直供到户
  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让农村基层群众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陕西水务集团根据自身特点,结合陕西实际,积极将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胆探索创新城乡供水一体化新路子。
  2015年11月,陕西水务集团与宁强县签订阳平关镇集镇供水合作协议,接手阳平关集镇供水的建设、管理和经营,让当地群众真正饮上“优质水”、“放心水”,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承诺变为现实,标志着陕西水务集团倡导的“绿色服务泽基层,共享发展惠民生”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理念正式落地。
  “我们吃水终于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也不用接雨水了。”富平县梅家坪镇新安村村民郭西珍喜笑颜开地说。郭西珍说,村里原来用水十分艰难,紧张的时候吃水都成问题,更别说洗衣服洗澡了,半盆混浊的雨水,一家人先用来依次洗脸,之后洗衣服,最后再喂猪、羊。现在24小时供水,一开水龙头,水就来了,许多村民都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
  富平县供水公司供水范围覆盖14个镇2个街道办,供水人口7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6万人。“在2015年12月4日,陕西水务集团与富平县签订了供水市场化合作协议之前,淡村镇是富平县唯一没有实行集中供水的镇,水源严重不足,漏失率达50%,每逢夏季用水高峰期,群众上访不断。自富平供水移交到省水务集团后,集团对淡村镇的10个村管网工程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投资2230万元,群众用水有了质的飞跃。2016年2月,富平县全县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富平县供水公司副书记、副总经理王媛说。
  2018年,陕西水务集团在商洛市实施了多项产业扶贫项目。其中丹凤县棣花镇供水应急改造工程、柞水县营盘镇供水工程作为提升乡镇供水的试点,均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超滤膜技术,当年建设,当年投运。群众不仅有水喝,而且喝上了优质水。


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陕西水务努力推广使用膜设备


  不仅仅是在丹凤县、柞水县,陕西水务集团还在延安、临潼、志丹、吴起、宜川、扶风等县和西安铁路局全线全面普及膜设备,提升群众饮水水质。


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陕西水务努力推广使用膜设备


  “2014年以来,我们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努力建立‘同网、同价、同质、直供到户’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用上安全、方便的自来水。我们还推广使用膜设备,不仅让群众有水喝,还要让群众喝好水。”王瑜说。
  相关链接:一泓水 一张网 一盘棋——陕西省水务集团县级水务市场化改革侧记
  另据陕西传媒网9月3日讯 2014年以来,陕西省水务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市场化手段解决县级水务基础差、标准低、发展难、改革慢等问题,产融结合,先后与60个县(区)签订供水、污水处理合作协议,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日供水能力90多万吨,供水人口800万人,日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实现了由单一供水到多层级、全产业链水服务发展模式的转变。
  “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县级水务市场化工作将在年内结束,3年至5年内不再进行县级水务市场化工作。我们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已经接管的全省绝大部分县级水务基础设施的补短板、提标准、强管理上,加大投资力度,用最现代的管理手段,全力为这些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水支撑,注入水动力。”9月2日,陕西省水务集团副总经理苟非洲对记者说。
  现实抉择
  用改革力量推动供水升级
  陕西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436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各县供水普遍为单一水源或自备井供水,蓄水调水能力不强,紧急情况容易造成停水断水,几乎每年春夏季节都有部分县(区)不同程度存在着季节性缺水问题。
  县城供水改革,这在陕西不是第一次。1996年,为解决地下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陕西把原来由城建部门管理的供水职责交给水利部门,创造了全国首个从水库水源到用户水龙头完整供水产业链一体化管理的“洛川模式”。10多年后,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县城用水量出现了新一轮激增,因后续投入不足导致的水厂规模小、管网漏失率大等问题凸显,一些县只能勉强维持水厂运营。
  吃水都解决不了,发展就更受影响。陕西延长石油公司曾计划在富县投资216亿元建设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目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将给当地每年增加3亿元到5亿元的财政收入。这样一个对富县意义重大的项目却因供水问题被搁浅。
  “县城有两个水源地,理论上每日可供水1万吨,但由于管网老旧、水压不稳等问题,每天只能供水3000吨,而县城实际需求为6000吨,缺口将近一半。延长石油项目的实施意味着每天还要多出2万人的用水,怎么解决?”陕西省水务集团富县供水公司经理尉龙斌回想起了当时的窘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县上没有资金,省里每年3亿元的资金平均下去等于“撒胡椒面”。“撒胡椒面”的结果是给多少钱建多少工程,实际建设和规划相距甚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8月,陕西省明确:省发展改革委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省财政厅每年整合2亿元资金,用于县城水源开发、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注入陕西省水务集团,作为县城供水资本金。由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县级政府合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方式,来完成县城供水的重任。
  对于政企“联姻”发力供水市场的前景,一直把还贷能力作为放贷重要标准的金融机构很有信心。2014年10月10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中信银行西安分行、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签订县城供水金融合作协议,3家银行为集团提供180亿元融资贷款,用于县城供水水源、水厂和管网建设、信息化改造等。
  至此,一场全省性的县城供水大变局拉开大幕。
  县城供水
  市场之手助力提档升级
  2014年9月9日,富县和陕西省水务集团“牵手”合作。富县是第一个启动这项改革的,也是最早的受益方。
  “陕西省水务集团利用资金优势,解决了水源地管线复线和第二水源地建设问题,日供水能力达到1万立方米,是原来的3倍。管理上启用了信息化管理平台,水质在线监测和收费系统都更加科学规范,水质更加放心,服务更加便捷。”尉龙斌对发展的前景信心倍增。而能够为富县财政带来丰厚收入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供水管网已经完成对接。
  “人员一个不裁,待遇比原来更好。虽然每个人都按岗定责比以前有压力了,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却高了。”在富县自来水公司工作21年的员工樊小燕高兴地说。自从富县自来水公司交由陕西省水务集团接管后,原来只有医疗险、养老险、工伤险,现在集团把失业险、生育险和住房公积金也给补齐了。
  意料之中的是,交给陕西省水务集团3年以上的21个县公司中有17个县扭亏为盈。“人员成本是供水企业最主要的成本。集团通过扩大供水区域和供水规模,新建成的水源等一些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在原有人员不增加的条件下,等于摊薄了成本,效益肯定比以前要好一些。”汉阴县水利局局长王良斌介绍说。
  “我们之前在很多民生工作上有想法没办法。我们和陕西省水务集团合作以来,他们在洋县的供水、污水处理等方面投入资金4亿多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投入问题、技术问题,还解决了我们的服务问题,充分体现了国企的使命与担当。”洋县县长杜家才说。
  8月9日,汉阴县洞河水库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通过陕西省水利厅终验,标志着水库可以开始下闸蓄水,发挥效益。
  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感慨地说:“半个世纪的工程,先后开工4次、下马4次,这一次终于能顺利推进,感谢陕西省水务集团圆了汉阴人民60多年的梦。”
  陕西省水务集团在完成水务资产整合后,把确保群众有水吃放在全部工作的第一位,在接管县(区)实施双水源工程。截至2019年8月,陕西省水务集团共有水库57座,总库容4亿多立方米,其中在建水库13座,库容1.08亿立方米。接管县(区)中有24个县(区)实现了双水源供水,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有水吃是陕西省水务集团的最低目标,喝好水,才是陕西省水务集团的最终目标。陕西省水务集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按照国际最先进标准对接管县(区)的水质进行改造提升,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841公里,在5个县试点二次供水,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
  2018年,陕西省水务集团在商洛市实施了多项产业扶贫项目。其中丹凤县棣花镇供水应急改造工程、柞水县营盘镇供水工程作为提升乡镇供水的试点,均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超滤膜技术,当年建设,当年投运。群众喝上了直饮水。
  陕西省水务集团还在临潼、志丹、吴起、宜川、扶风等县(区)全面普及膜设备,提升群众饮水水质。
  陕西省水务集团全面进行户表改造,为用户安装了智能水表,应用手机APP缴费软件系统,方便居民群众办理业务。以智慧水务建设为抓手,在宁强、富县等12个县级供水公司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控制,14个县(区)联通了视频传输系统。
  “自2015年12月31日,我们与陕西省水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以来,我们与陕西省水务集团在供水、污水处理、水电开发、生态旅游方面深度合作,陕西省水务集团投入资金10多亿元,为南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汉中市南郑区副区长张长弓深有感触地说。
  将供水、污水处理工作交由陕西省水务集团运营管理,由陕西省水务集团投入资金、技术提升供水品质和污水处理能力,早交早受益,这是很多市、县(区)政府与陕西省水务集团合作尝到“甜头”后形成的共识。
  节水减污
  智慧水务添力生态文明
  以前,位于汉江边的汉阴县漩涡镇没有标准化污水处理站,污水采用化粪池预处理工艺简单处理,臭气熏人。2018年,由陕西省水务集团投资700多万元建成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每天可以把漩涡镇收集的800多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使得冷水河周边环境大变样。
  “现在一点气味也没有了,今天发抖音把污水处理厂也发一下,希望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可以到我们这儿来观光旅游。”汉阴县漩涡镇堰坪村村民吴剑风笑呵呵地说。
  “像这样的污水处理站,我们已建成3座,今年计划实现乡镇全覆盖。打算在2020年向村级污水处理站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真正在汉阴落地生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陕西省水务集团汉阴供水公司总经理刘守文说。
  “通过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理念和互联网技术,以县城污水处理厂为中心,通过远程控制,乡镇采用先进的一体化设备,实现污水处理站智能化、模块化和无人值守,不仅能够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还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实现了合作双方互利共赢。”陕西省水务集团污水处理公司汉中分公司总经理翁世杰介绍说。
  据悉,陕西省水务集团南郑区污水处理公司运营的汉中江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泥能力20万吨,并将把污泥变为堆肥,用于栽树、种植和绿化项目;今年10月将建成运行的勉县江南污水处理厂将每天给陕西省钢铁厂供应1.5万立方米中水,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陕南3市的部分县城及建制镇污水处理系统,结合陕西省水务集团正在建设的智慧水务平台,按照一套标准、一张网络、一个平台、一张地图、一个门户构建智慧水务系统,搭建污水智能化平台,未来使陕西省水务集团设在各县市的分公司将供水和污水智能化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安全,担负起“一江清水供北京”的使命和责任。
  “陕西省水务集团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开放、共享、融合的发展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注重品牌建设,实现了由单一供水到多层级、全产业链水服务发展模式的转变,取得了从零起步到目前占有全省水务市场半壁江山的跨越,在民生领域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打造出特色鲜明的‘陕西水务’发展模式。”陕西省国资委副主任孙喜民说。(《陕西日报》记者 齐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