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五子”联动做先锋 一滴水中创“奇迹”
前线 / 时间:2024-01-26 09:41:29

千龙网1月25日讯:北京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锚定“服务高精尖、成为高精尖”的发展目标,2008年以来,在再生水领域深耕探索,15年中创下行业“三个第一”,累计为北京经开区生产高品质工业用再生水1.4亿吨,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助推“治水”到“智水”的高精尖发展之路。

2023年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为北京披上了醒目的冬装。北京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亦庄环境科技集团”)东区污水厂的8个露天生物池丝毫没有受到雪情的影响,如常运转着。

“这里收集的是来自经开区电子、制药、食品等领域企业排放的污水。经过污水厂和再生水厂处理后,每日外供高品质再生水达3万吨。为应对冬季运行普遍存在的污泥活性差、膜通量下降等情况。我们采取了提高污泥浓度、增强曝气、加大膜反洗频次等措施。”厂长张亚锋介绍说。

深耕再生水领域15年,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每年生产高品质工业用再生水超1000万吨,占北京经开区总供水量三分之一以上。从“治水”到“智水”,亦庄环境科技集团走出了一条高精尖发展之路。

一滴水经历的洗礼

张亚锋端起一杯水介绍说:“这是一杯经过10道工序净化后的再生水,它的水质能达到准IV类水体标准,我们平时绿化和降尘用的就是这种水,也可以直接排入凉水河提供生态补水。”

眼前这杯看似与自来水无异的再生水,很难想象12小时前还是浑浊黑臭的污水。一滴水,从污水变成再生水,究竟要经历怎样的洗礼?

张亚锋介绍,污水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净化”过程。首先在格栅池中过滤掉较大的悬浮物,然后在生物池中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净化,经过4小时的曝气沉淀后,在移动膜生物池再次进行生化处理,接着经过中空纤维超滤膜丝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最后经过臭氧、次氯酸钠消毒后,实现从污水到再生水的转化。

“我们采用了国内较为先进的生物膜污泥减量工艺(LSP)技术,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同时,产生的污泥量比常规工艺的污泥产生量大幅度减少。”张亚锋介绍,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行业普遍头疼的剩余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亦庄环境科技集团自主研发了污泥减量技术,将生态学微生物食物链原理应用到污泥处理过程,污泥产生量大大降低,满足了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需求。

从污水厂出来的再生水经过10道工序,已经洗去污垢、变废为宝。再生水厂采用“微滤膜+反渗透膜”双膜法组合工艺,通过压力驱动物理分离,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再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去除水中的离子及微细悬浮物,从而实现再生水脱盐纯化目的,最终达到芯片制造业生产所需的水质标准。

“亦庄环境科技集团作为北京经开区环保行业绿色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始终以环保工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每一滴珍贵的水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张亚锋说。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承担了北京经开区内重要企业用水供应,并为水处理行业研究特别是“城市水回用研究”提供国际先进技术平台。

一滴水服务高精尖

北京经开区高科技企业云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且水质要求高。如何解决水资源约束与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呢?亦庄环境科技集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工业生产不使用自来水,而是用高品质再生水替代。

“我们的再生水比自来水还纯。”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崔勇介绍,将水处理得越纯,离子浓度越低、导电率越低,用在显示屏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才不会对产品造成影响。正是因为生产出了纯度足够高的再生水供给企业生产,亦庄环境科技集团运营的经开再生水厂成为全国开发区节水示范标杆。

“像京东方这样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北京经开区目前共拥有33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在连接着大批工业厂房的供水管线里,流淌的都是我们生产的高品质工业用再生水。”崔勇介绍,随着近年来北京经开区高精尖企业日益增多,高品质工业用再生水使用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建设运营的经开再生水厂、东区再生水厂,高品质再生水单日最高产量已突破4万吨。2019年以来,累计为北京经开区生产高品质工业用再生水1.4亿吨,约占工业用水的40%,污水处理量累计2.21亿吨。北京经开区污水处理率实现100%。

一滴水拿下三个“第一”

“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组织的职责所在。”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党总支副书记魏屹说。党总支提出,要以党建引领持续发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服务效能和发展动能。

2008年,作为北京经开区第一个投入运营的再生水厂,北京经开再生水厂生产出的第一吨高品质再生水顺利达标出水。很快,富泰京精密电子(北京)有限公司、揖斐电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微电子类工业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成为北京经开区第一批使用高品质再生水的企业。但是,水厂一度遇到了问题。“从水厂出来的水,水质完全没问题,可是一输送到用户端,水质就变差了。”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总经理石晔时任总工程师,他带领研发团队经过反复排查后发现,原来是再生水自身特点与输送管材不匹配,导致水质发生了变化。

“我们成立了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专门从事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承担的第一个市科委课题项目《脱盐水输配水质保障技术研究和应用》,目的就是解决管网运输过程中水质变化的问题。”石晔说,经过科研攻关,他们取得的研究成果对解决海水淡化水进京管网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北京经开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激活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多次参与水处理领域技术研究,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54项。亦庄环境科技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制定了“反渗透系统设计规范”国际标准(ISO),同时参与其他多项标准制定工作,牵头成立“中关村环创水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联盟”和“园区节水治污产业创新联盟”。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多措并举,积极创新,为北京经开区水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摆脱设备引进、维修、升级受制于人的困境,2012年,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党总支创建“水务学校”党建品牌,2022年,升级为“环境学院”,着力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培训体系有机融合,使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职工群众成长成才,不断提升市政服务保障能力。在专业课程之外,“我来讲”是“环境学院”最具特色的党课内容。党总支不断创新授课方式,丰富授课内容,将“党管人才”理念深植公司培训教育全过程。从2017年至2023年,相继推出“党章我来讲”“变化我来讲”“红色家书我来讲”“党纪党规我来讲”“百年党史我来讲”“领袖的足迹我来讲”“高质量发展我来讲”系列课程。以学促做、学用相长的党课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党员人数从建设之初的20人增加到现在67人,各类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在全员中占比从48%上升至79.2%,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历经15年创新探索,亦庄环境科技集团一举拿下“三个第一”:北京市第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废水再生处理的工厂、国内第一家生产高品质工业用再生水并直接回用于工业企业的高端制造企业、推动北京经开区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再利用的区域。

“智能水厂”造“智水”

“通水成功!”随着一股工业污水缓缓注入粗格栅池,2023年9月,由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和合作单位建设运营的金桥再生水厂(一期)工程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这个水厂服务马驹桥3300亩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后,日均污水处理总量可达6万吨。这是一座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水厂”,通过集中控制平台,可实现操作流程的“一键点击,自动运行”,亦庄环境科技集团从“治水”向“智水”迈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传统水厂管理模式,关停设备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同时配合操作,才能完成手动开关控制阀门。而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金桥再生水厂(一期)中控平台可以实现远程自动化操控。金桥水务公司总经理谢俊浩介绍:“这么大规模的水厂要是按传统运行模式,一个班次至少需要20人。现在有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配置3个人就可以管理整个水厂。”

为亦庄新城产城融合建设提供平衡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保障,依靠的是一支勇于攻坚克难、锐意拼搏、突破创新的队伍,而其中彰显的正是党建引领的力量。亦庄环境科技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樊廷福指出:“一名党员就是一根标杆,每个岗位都有模范先锋。我们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让每一滴水创造更大的奇迹,在推动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国企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