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技术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实行贸易保护中的一张王牌
《中国质量报》记者 傅小冰 / 时间:2010-05-11 11:31:17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10年5月10日讯 “今年,云南牛肝菌的出口额要争取做到8000万美元,我们还将在3至5年内冲刺1亿美元大关。”近日,云南省牛肝菌协会会长车泉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2009年,受出口欧盟牛肝菌“尼古丁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寒潮”的影响,主要出口欧盟的云南牛肝菌却面临退市危机。
  这冰火两重天的变化来自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应对有力和企业的抱团取暖,可以说是“政企合力”才使该省牛肝菌出口走出谷底,逐步回升,而“尼古丁事件”也成为我国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一个成功案例。
  牛肝菌遭遇“被超标”
  2008年8月31日前,中国牛肝菌干片对欧盟出口从未遇到任何技术性问题。2008年9月1日起,德国率先执行欧盟新标准,有关中国牛肝菌尼古丁含量超标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欧盟进口商也纷纷要求增加抽检。从2009年3月份起,几乎所有欧盟进口商都已停止从中国进口牛肝菌干片。
  云南牛肝菌产量占全国的80%,占我国出口总量的60%~70%。这意味着已有20多年经营开发历史,涉及全省300万农户,每年创造4~5亿元产值的云南牛肝菌产业“受灾”较为严重。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牛肝菌干片出口量为1083吨,比上年下降31%;云南省牛肝菌出口额同比下降10%左右,为6250万美元。
  据分析,牛肝菌之所以“被超标”是因为,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欧洲经济陷入低谷,致使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抬头,从而引发了“尼古丁事件”。
  “尼古丁”从何而来
  那么,“超标”的尼古丁究竟从何而来呢?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云南省商务厅和省牛肝菌行业协会通力合作,积极向欧盟提出交涉,组织开展了牛肝菌产地调查。经过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000多例的反复实验,得出了牛肝菌中的尼古丁为内源性成因的结论。这个结论表明:尼古丁并不是人为添加,而是菌子本身为防虫害等因素,自己分泌出来的。
  去年11月,云南省商务厅组织“牛肝菌成因团”前往欧洲同有关政府、学术界开展学术研讨,最终说服与会代表接受我方观点,统一了对欧盟官方的诉求,一致要求修改尼古丁限量或不设限。12月,该省牛肝菌协会受欧洲几个行业协会的邀请前往布鲁塞尔,代表云南省全体牛肝菌行业向欧盟消费者保护司阐述牛肝菌中尼古丁的成因问题。最终使欧盟于2009年5月制定新的临时限量标准,并于近期将该限量定为法定标准,执行期为两年。如两年内有更多的科学依据证明存在提高该限量的必要性,则欧盟会在两年后再次修改此标准。
  至此,让牛肝菌陷入危机的“尼古丁事件”暂告平息。从2009年12月底开始,云南省牛肝菌干片的出口量大幅增加。
  应对壁垒还需远虑
  相关部门在实验中还发现,如果用抽过香烟的手去拿牛肝菌的话,菌子中的尼古丁将会大幅超标。这就表明,如果不从采摘、加工等环节加以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仍将存在。
  据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分为3类:一是符合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原则和国际标准的技术法规、标准,可以视为合理的、允许的贸易壁垒;二是由市场、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技术标准,继而又形成的贸易壁垒;三是人为的,是政府的行为,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是专门用来对付贸易伙伴的贸易壁垒。
  虽然此次“尼古丁事件”应该属于第三类壁垒,但是近几年,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因标准问题遭遇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就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目前发达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主要手段就是标准,标准问题已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中的一张王牌,云南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出口企业不能再置若罔闻。
  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建伟直言:“云南牛肝菌行业还很脆弱,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我们自身的恶性竞争,都可能导致云南企业、农户的利益严重受损,牛肝菌行业今天遇到的‘麻烦’也可能成为其他农产品明天的‘麻烦’。”但一家牛肝菌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原料供货企业、加工企业、出口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间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实现全程控制,因此可能会导致出口产品质量不稳定。
  目前云南省正建立和完善产品出口支持和服务体系,已有30家牛肝菌出口企业加入了协会,协会对出口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检测设施、原料制度、包装材料等方面均作了严格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