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陈欢林教授:中小城镇及农村饮用水的膜法制备新工艺
《中国环保资讯》记者 龚艳辉 / 时间:2011-12-08 07:47:07
  2011年10月14日,“第二届中国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浙江大学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陈欢林教授在这次的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小城镇及农村饮用水的膜法制备新工艺”的报告,内容如下:
  我国饮用水源水体污染趋势不容乐观,大部分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多数的饮用水水源水质恶化。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水源中越来越多有机污染物被定量检出,引起大众的关注。
  2009年曾对我国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一次普查,共监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此次普查年取水总量为217.6亿吨,达标水量为158.8亿吨,占73.0%;不达标水量为58.8亿吨,占27.0%。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饮用水源地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水体富营养化也正在加剧。
  近十年来某些地区和城市自来水中,经常检出Ames试验呈阳性现象,也即水体中含有致突变物质,如内分泌干扰物。美国EPA在1998年8月公布的67种危及人体与生物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包括杀虫剂、塑化剂、合成树脂原料、多氯化合物、合成副产或代谢产物等五类物质。然而,在这些微量化学品中,不少属于难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被生物体富集、浓缩与积累,少则数倍,多则上千及数万倍,并对生物体产生协同作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厂沿用了100多年的混凝、沉淀、沙滤、氯消毒等传统处理工艺,在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减少传染性疾病发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已明显不能适应现阶段大众对水质安全的需求。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传统工艺存在三大主要问题:难以有效去除无机盐、CODMn、氨氮、微量有机物;难以适应饮用水水质指标提高带来的矛盾;难以适应由偶然性污染引起的水体变差情况。此外,传统工艺对CODMn或TOC的去除率仅约为30%或20%,水源中三卤甲烷及其相对分子量分布大部分在5000以下。
  纳滤膜技术作为处理饮用水的新工艺之一,在工业水质软化、城市污水回用和饮用水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已被美国EPA列为21世纪最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并且,该技术已在国内外许多水厂得到应用。目前,我国广大地区的水体和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类、苯酚、双酚A等优先污染物污染严重。采用反渗透、纳滤技术将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小分子的优选方法之一。
  “十二五”饮用水水质要提高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发布的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新国标在很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水质准则,检测项目由35项增至106项,大幅增加了微量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等毒理性指标的检测。新国标的实施给供水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机遇。
  “十二五”在改善饮用水水质方面还需继续深入完善:深化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两个技术体系;构建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三大技术平台;重点推进饮用水关键材料设备的产业化,包括膜组件及装备产业化、PVC膜组件及装备产业化和PVDF膜组件及装备产业化。
  废/污水提标处理,促进减排,是提高饮水水源水质的重要基础。以微、超滤膜为主的膜集成新工艺具有提高水质的作用,且处理费用增加不多,是当前条件下一种提高水质的好方法,由于操作费用较高,该技术的推广使用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舆论的宣传与大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