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广西大学胡湛波教授开发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广西日报》记者 姚琳 / 时间:2015-07-13 07:51:21

  据广西新闻网2015年7月13日讯 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专业方向各异,但都没有偏离应用学科的轨道;他睿智、勤奋,在读博士期间开始专利发明,如今拥有10多项专利授权;他是一名高校教师,在“流域污染治理”研究中坚持产学研结合,多项成果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范本;他是一家环保企业的将帅,在创业路上跋涉5年,2014年荣膺“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实现广西零的突破。
  胡湛波,广西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湛波与团队成员讨论技术问题

胡湛波与团队成员讨论技术问题


  科研的秘诀,在于眼光独到和大胆创新。
  胡湛波天生有对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技术敏锐的判断力。
  回到广西大学任教之初,胡湛波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阴断、工程修复与原位多级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研究项目,一边执著于三尺讲台,一边对广西农村水污染治理及其生态修复展开调研。当时广西农村大多无污水收集管网,农户家门前屋后污水横流、垃圾乱倒,面源污染严重,污水治理几乎为零,更谈不上技术处理。
  农村污水治理,必须找出一套针对广西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因地制宜的处理技术。
  2010年,南宁市计划对良庆区南晓镇茂钦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改造。因坡上只住着41户人家,人少排水量少,治理难度大,没有专家愿意接手。
  站在臭水塘边上,胡湛波脑子里闪出一个新点子——“复合式人工湿地+生态渠”的技术路线。在胡湛波的设计方案中,41户村民的厨房和厕所都铺设上污水收集渠道,污水汇入收集沟后顺势流到地势较低的水塘。生活污水进入水塘后,按水流方向向上不同空间错位布置,先后经过具有净化、吸附生态技术的4个功能区,形成一个村落生态湿地公园。治理项目的鉴定评价这样表述:“原来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为100毫克/升,经过处理后降到20毫克/升,与城市中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一样。”
  这个“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农村水污染治理项目,给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一种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污水处理模式。这项技术不仅成为广西开启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的典型示范,至今仍被广泛推广应用,而且还荣获2013年第三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银奖。
  乡镇污水处理技术还有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的乡镇级污水处理厂是所有来水进入同一个单元进行处理,它难以适应来水量及浓度波动大的情况,导致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维护困难。胡湛波与团队把传统市政污水处理厂全部来水进入一个处理流程单元的传统模式,改为预处理后污水分别进入几个相对独立的处理单元,每个单元安装一套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C-MBBR)污水处理核心设备,这样污水处理厂可根据水量的大小和水质的不同,启动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完成处理排放。这种针对乡镇的排污新模式,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维护成本,并在广西区内外四十多个乡镇广泛应用。
  这项专利技术入选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入选自治区科技厅、环保厅向社会推介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实用技术,入选2014年南宁市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因为投身于乡镇、农村、河流、湖泊流域水环境治理科学研究,胡湛波清楚必须要走一条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能做到知行合一。2009年底,他开始创办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胡湛波认为,一个高校教师,不能仅在讲台上说教,一个应用学科的科研工作者,不能只闭门设计,而应把科研成果形成产业化,让科技服务社会。
  顺利度过创业初始阶段,胡湛波多年的积累进入迸发期。多项科技创新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一些环保治理项目被评为全区乃至国内环保项目农村污水治理的示范、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胡湛波更忙了,但他总是说“稳点、稳点、再稳点”。他认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必须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经过风雨的锤炼。他希望他能做到如他公司官网上承诺的那样——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民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