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正打造全链条创新“航母”
天津大学新闻网记者 刘晓艳 宋雪峰 / 时间:2016-12-21 14:10:20

  据天津大学新闻网2016年12月16日讯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自2011年筹建以来,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第5年,这些当年的“创业者”终于品尝到了培育出来的香甜果实:2015年11月,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发布了“2015自然指数”科研“协同分数(collaboration score)”。作为国内首家成立、首批通过国家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智利和德国的100家联合研究机构的“协同分数”中位列第6名。而在最新公示的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的6个试点专项和36个优先启动重点专项清单中,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就承担了7项,项目总经费超过2亿元。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筹建之初,就把瞄准国际科技前沿、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作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从科学问题到产业发展之间覆盖全链条的协同创新。“化学科学为化学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持续的支撑,促进了化工过程绿色、高效、节能与健康理念的实现,而化学工程技术的开发过程则不断引领化学科学对新物质及新领域的探索。化学科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的协同发展将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技术化与产业化的转化过程,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化学、化工的融合发展是从根本上推动化学科学与化学工程技术持续创新,满足石油和化学工业在节能、环保、绿色化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并确保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是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在规划中心建设时期确立的发展目标。
  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2012年5月29日,由天津大学牵头,以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和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的协同融合为核心,国内知名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位居世界500强企业前列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作为合作单位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宣告成立。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正打造全链条创新“航母”


  几年来,中心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后,该中心在Nature Photonics、Chem Soc Rev、Chem Rev、JACS、Angew Chem、Adv Mater、ACS Nano、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29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39项,完成了各级各类研究项目25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0项;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想做大事还得靠协同!”国家重点科技专项“煤转化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负责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姜忠义对于“协同”二字的份量体会深刻。
  我国是煤炭生产使用大国,新型煤化工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含盐废水,实现这些废水持续的近零排放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课题。姜忠义领衔的科研团队希望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技术,通过对煤废水进行精馏、萃取、生化与化学处理、膜分离、结晶等环节的科学与技术难题攻关,实现技术优化集成与应用示范。
  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的18家单位汇聚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域的最强实力团队,既有高校、科研院所,又有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打造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再到工艺设计与企业实践的“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航母”。
  在姜忠义看来,如果没有协同的意识和机制,这个项目很难集成国内最优秀的科研团队,甚至各个团队还可能成为竞争对手而不是一起攻关的队友。
  南开大学化学院的李伟教授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他位于中心大楼内的几间与企业的联合实验室。他指着其中一个实验室内并排着的两间办公室说,将来企业工程师和教授会同时在这里办公,一同开展研究。
  姜忠义教授则畅想着有朝一日在协同创新中心,科学家们可以热火朝天地一起讨论和研究像“引力波”那样顶级的科学问题,智慧和创意不断地在合作与讨论中迸发,推动科学与技术产生颠覆性的进展。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船坞”,不断建造创新的“航母”。目前,围绕化学、化工及能源、材料、环境、生物等领域的国际科学前沿课题,结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危机、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等问题的重大需求,中心在“功能导向物质的设计与绿色合成”和“能源及资源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两大研究领域中确定了6个主要任务方向,即:“功能分子构筑的结构效应及其应用”“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合成与应用”“手性物质创造与转化”“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材料与储能科技”和“分子光电科学与工程”。而围绕这些重大需求,中心形成了32个创新“航母战斗群”。
  创新“航母战斗群”的成员并不是固定的,创新领域在不断扩大。经过2013和2014两个年度的考核,2015年有2个创新团队退出中心。2015年新增“有机微纳激光与低维光子学器件集成”和“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2个团队。
  “有机微纳激光与低维光子学器件集成”团队的负责人是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房丰洲。他所从事的超精密加工、复杂曲面加工和精密测量领域乍看起来与化学化工并不“粘边”,然而负责“集成光电子器件学科交叉平台”建设的中心理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姚建年院士却看重了房丰洲团队在光电器件加工方面的国际领先优势,将该团队纳入平台建设,从而使中心形成了从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到表征的完整科研“航母”。房丰洲也担任了“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国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
  目前,围绕2大研究领域、6项主要任务,中心已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7名,“863计划”首席科学家4名;承担了上两类计划项目79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3项,“国家基金重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52项,“千万元以上企业委托”项目11项,“重大国防科技攻关”项目15项。作为首批协同创新“国家队”,该中心已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67项,合同经费67901.6万元,有效地支撑了各方向研究工作的开展。
  如今,越来越多在中心工作的人会将“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的字样印到自己的名片上,越来越多的大腕学者加入到中心的科研工作中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到中心来读博士或做博士后研究……“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俨然正在成为国内外化学化工的“金字招牌”,成为化学化工理工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化学化工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基地、化学化工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示范基地及化学化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基地,并踏踏实实地通过高效创新体系的建设,迈向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