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丁彬、夏四清、熊日华被提名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 / 时间:2018-06-07 11:30:42

  据新浪科技2018年6月4日讯 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评选已正式启动。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已成功举办15届。目前,“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已成为我国科技界具有专业品质和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活动。2015年,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获奖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获得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第一人。2018年1月8日,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泽山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截至目前,包括袁隆平、杨振宁、于敏、孙家栋、吴孟超、王小谟、白春礼、王永志、刘光鼎、许智宏、顾秉林、朱清时、樊代明、施一公、潘建伟、徐至展、陈可冀、王恩哥、郭应禄、黄伯云、曾庆存、杨福家、刘新垣、陈创天、李兰娟、邓中翰、谢绳武、杨利伟、李彦宏等数百位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学者、科技型企业家获此殊荣。
  “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评选共分6个阶段:候选人征集、形式审查、第三方评审、网络公示、专家终审、颁奖典礼。除评选年度人物奖外,本届还将评选出特别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杰出大学校长奖”“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为首位获奖人拉开了年度人物评选的帷幕,逐渐成长为我国科技界具有专业品质和重要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守着评选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科技成就礼赞,向铸造“中国梦”的科技英雄们致敬。
  以年度人物评选为桥梁,我们期待能够将“崇尚科学”扎扎实实地转换为社会情怀,鼓励更多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在年度人物的舞台上,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耀眼的明星。
  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环境与轻纺领域提名人
  3、丁彬


丁彬


  人物简介:
  丁彬,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1975年5月生,吉林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长期致力于微纳米纤维材料的基础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围绕纳米纤维结构单元设计、陶瓷纳米纤维柔韧机制、纤维膜曲孔结构与孔隙率优化、纤维气凝胶三维构建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在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ACS Nano、Prog. Mater. Sci.、Sma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总计被引7500余次;主编国内第一部静电纺丝类书籍《静电纺丝与纳米纤维》,主编英文书籍1部,合著英文书籍1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8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重大项目、英国联合利华等国家及企业项目30余项。曾获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10余项奖励及荣誉称号。
  26、夏四清


夏四清


  人物简介:
  夏四清,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国内外多外期刊编委。1965年3月生,河南人。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他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的研究及教学工作,研究成果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针对城镇生活用水高效利用,提出以“5R”为核心的城市生活用水集成节水技术;针对膜污染严重、膜使用寿命短等瓶颈难题,提出了强化预处理与膜分离耦合的创新原理与处理工艺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达标及回用处理、工业废水资源化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0余篇;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度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等;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7、熊日华


熊日华


  人物简介:
  熊日华,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水处理技术总监、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节水与水处理协会理事、中国膜工业协会疏水膜技术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1978年2月生,湖北人。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
  提名理由:
  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杰出的青年代表。长期从事水处理与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水污染防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业废水回用与零排放处理技术、新型脱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发明人完成了10余项技术开发,其中多项技术已经获得商业化应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拥有17项授权美国专利、23项授权中国专利,先后荣获全球水务情报机构“年度最佳工业水项目奖”、GE中国“个人技术成就奖”、GE“专利发明金奖”等,入选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创新领军人才”联合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