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南京工大与高新区联手编织“教授董事长”创业者摇篮
《南京日报》记者 毛庆 殷洁 / 时间:2010-07-20 10:22:41
  据龙虎网2010年7月20日讯 从2007年开始,南京开始探索“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人才工作模式,高校和园区的“联姻”,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教授董事长”,打通了产学研合作“最后一米”障碍,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成为南京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助推器。短短3年多时间,全市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已由26%上升到41%。
  在宁高校每年都有不少科研成果,但最后的命运往往是变成一篇论文,然后“束之高阁”。而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常常遇到难以破解的技术难题,遭遇“成长的烦恼”。
  开始“破冰之举”的,是南京高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2007年1月9日,双方签订“海内外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由南工大提供教授(研究员)岗位、10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和100平方米研发场所、100平方米住房,高新区提供不少于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200平方米标准办公用房并落实国家级园区优惠政策。高新区还联合南京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市国资集团、苏宁集团等,设立规模2亿元的海融基金,为人才提供融资支持。经过半年筛选评审,学术上有“独门武器”的林远、葛敏、陈礼勤、何涛、沈钢纲、韩小亮等6人成为这一联姻模式的试水者。
  参照这一模式框架,目前白下高新区和南京理工大学,建邺新城科技园和东南大学等开发园区与高校院所纷纷联姻共建,其中,获“双创”资金扶持的“教授董事长”就达50多位。
  何涛实验室、沈钢纲实验室、韩小亮实验室――在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里,这些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实验室格外引人注目。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院长邢卫红告诉记者,如今,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实验室已经有39个,其中,28个实验室的主人已经成功在高新区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教授董事长”。
  从荷兰回国的何涛博士,“独门武器”是被称为可以“让蓝藻危机不再发生”的高新技术。“这种膜可以用于自来水处理,细菌、病毒、悬浮物、颗粒等全部可以过滤掉,打开水龙头就可以直接喝水。如果用它来净化湖水,不会让蓝藻有大面积暴发的机会。”目前,何涛的公司已经成立3年,目标是在高新区建立世界一流的中空纤维超滤、微滤膜生产基地,在江苏做起一个膜产业。
  据统计,这批“教授董事长”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各2项,一项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申请各类专利27项。南京高新区去年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当时15位教授注册的企业中,8家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平均利润率25%,平均增长率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