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政策法规
Policies
海外实践 COSMOS调研:从借水到“造水”——新加坡的淡水自救行动
清华大学国际教育 / 时间:2024-03-12 09:11:55

清华大学国际教育3月9日讯:引言:新加坡位于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尽管这个热带国家是典型的赤道多雨气候地区,降水量极高,但由于城市内河稀少,河床较浅,新加坡的淡水储存资源并不丰富。这引发了新加坡极为强烈的资源限制危机意识,促使当局通过管理规划和技术革新等手段来缓解水资源危机。新加坡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举措方面做出了良好示范。

01 背景介绍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虽然四面环水,但国内河流稀少、河床浅、河道短,最长的加冷河仅10km左右,淡水储存能力薄弱,人均淡水资源量仅有211m³,位于世界倒数第二。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人口却在不断增长,因此,找到解决新加坡用水需求的长期方案对国家的福祉至关重要。如今,每日的用水主要由四个来源提供:雨水收集、淡水进口、海水淡化和新水(NEWater)。

新加坡于1962年与马来西亚签署供水协议,协议规定马来西亚每日需要向新加坡提供153万m³的淡水资源,约占新加坡全国用水的80%,该协议将于2061年到期。为保护国家利益,尽可能减少对淡水进口的依赖,新加坡开展了数十年的水资源自救行动,通过对管理与技术手段的不懈探索,现如今新加坡凭借世界前列的水务管理、先进的淡水收集与海水淡化、污水回用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本国自主供水能力。其中,水务管理与“新生水”技术值得展开讨论。

02“化零为整”整合水资源管理机构

在2001年以前,新加坡的公共事业局(PUB)只负责饮用水供给,污水排放及处理等事务由环境与水源部(MEWR)负责,这对国家统一调度管理造成困难。因此,2002年新加坡进行机构改革,将公共事务局设为国家水资源管理的唯一机构。新加坡任何一项涉水法规都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实施,而是在协同治理的体制下分工协作,在“全政府管理”的模式下由几个部门执行水资源管理、污水控制、环境保护等目标。为确保充足供水,PUB必须落实“闭环式水循环系统”(Water-loop),不断回收再利用污水及淡化海水,补充天然水资源的不足。其对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方法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策略:Collect every drop of water, Reuse water endlessly, Desalinate seawater。

在政府主导的管理措施之外,新加坡也倡议全民参与水资源保护。PUB于2006年推出 ABC计划(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 Programme,“活跃、优美、清洁 – 全民共享水源计划”),在“ABC计划”指导下,新加坡优化了蓄水池、河流和运河的传统功能——引水和蓄水。ABC计划实施以来,人与水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们更懂得珍惜水源,保持水道和河道清洁。现在很多社区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机会,使新加坡变成了充满活力的花园和水之城。到2030年,新加坡政府将在100多个可行地点来实施该项计划。

03 新水新机遇

对新加坡的水资源供给更具转折意义的是一项技术革新——“新生水技术”,品牌名称为NEWater。新加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污水再循环相关技术,1998年开始试验新生水生产,2002年宣布再生水技术研发成功,2003年再生水广泛投入用于新加坡的工商业。NEWater是由沉淀混凝处理后的废水,先经过微滤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处理,再经过紫外线消毒净化后产生的高质新生水。目前NEWater主要用于非直接饮用水用途,例如供应给晶圆制造、电子和发电行业用于加工用途,并通过管道供应给商业和机构建筑用于空调冷却用途。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新生水与水库中的原水混合。原水在自来水厂经过处理后,作为自来水供应给用户。

image.png 

Newater处理工艺

现如今新加坡已经拥有5座NEWater污水处理厂,为新加坡提供占比30%以上的水资源,预计到 2060 年,NEWater将满足新加坡50%的用水需求。加上海水淡化提供了约30%的水资源,新加坡的水资源进口压力已得到较大缓解。

同时NEWater也设立了公众环保节水宣传基地,已经深入到本地民众的宣传教育体系中。据悉,每年国庆日,Newater中心都会提供污水处理的直出水供参访人员品尝。能将一项技术打造成如此强大的宣传品牌,这恰是新加坡实现水资源供给独立的决心与野心。

结语:在自身水资源禀赋处于劣势的条件下,新加坡从管理与技术两条脉络展开,积极探索淡水的开源节流手段,向水资源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每一项行动都体现着高度的危机与前瞻意识,长远且系统的规划战略。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曾说“Every policy had to bend to the knees of our water survival”(所有政策的制定都必须把水奉为至高准则)。正是新加坡几代人的长远眼光、长期努力和坚定信念,才把这个曾经靠买水而生的国家,打造成水技术的世界领先者,并有望依托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来实现水的自给自足,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新加坡也已经走在前列。在理水和兴水的征程上,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国内很多城市,结合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系进行学习借鉴。(本刊有删节)